欢迎光临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网站!

新闻中心

我院三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作者: 时间:2020-12-07 点击数: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我院三门课程入选,分别是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数学建模课程和大学物理(A)课程。

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聚焦离子束系统是高精度大型科研设备,具有放大倍数可调范围宽、图像分辨率高、景深大等特点。聚焦离子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由于设备昂贵、技术精密、能耗大、操作流程非常严格,对本科生难以实现规模教学。

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从学习者的一般实验能力(经验)和认知过程(能力)出发,基于聚焦离子束实验装置,采用3D虚拟仿真方法,将聚焦离子束系统所具备的样品制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离子束刻蚀沉积三大功能,以及相应的实验过程(步骤)、实验景象和结果一一展示给学习者,帮助他们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相关实验的真实景象,并进而加深对离子束/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的理解,加深对电子扫描显微镜观测技术、离子束刻蚀沉积技术的理解。

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操作性强(2-4学时),能实现样品制备、电镜观测、图像保存扫描、刻蚀沉积的分段式教学,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求知需求。开设网上论坛,具有实验过程实时评价功能。适合于我们开放选做的教学模式,实现了量大面广的实验教学。应用于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和大连海洋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建模课程

《数学建模》课程始建于1998年,目前是面向我校各专业开设的基础性创新类课程。为满足学生的高阶性学习需要,2010年又开设了《数学建模案例选讲(中文)》和《美国数学建模案例选讲(英文)》课程,为了学生的“实时性”学习需求,2018年建成在线课程,并在“学堂在线”平台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建设,基本形成了契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并成为我校创新专项“六创融合”之“专创融合”的重要部分。

《数学建模》课程的特色就是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强调能力迁移,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形式多样化。将桑代克的“知识学习迁移”理论移植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并据此深化课程目标,进而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数学建模教育的交叉融合问题。将OBE理念与数学建模教育教学相结合,重塑教学内容,以分层递进的方式提升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进行培育,将教学模式从内聚型向外拓型转变。

《数学建模》课程2009年评为省级精品课,2020年评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基于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成果获得一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二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大学物理(A)课程

大学物理是我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和专业特点,课程分为: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C共3个层次,其中“大学物理A”面向航海类专业,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每年约1000人选课。

经过多年的传承建设,课程形成了以3位教师为核心、12位教师为骨干、总数近30名教师的教学团队;经历了“传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

大学物理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基于校园网Blackboard平台,布置了本校教学团队录制的碎片化教学视频145个/1490分钟、教学课件145个、习题解答视频400个/615分钟、在线测试20多个、习题600多道及其他优质视频资源100多个。

截至2020年10月,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果,受益学生累计17700多人次、线上课程总访问量453.39多万次。特别是在2020年春季学期,两门线上课程的平台总访问量达128.14多万次,为全校34个专业累计3640多名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服务。

2016年“大学物理网络教学”获学校多媒体课件大赛“网络课程类”优秀奖;2019、2020年分别获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优秀案例”、“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2020年教学成果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 “大学物理A”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 Reserved